现代人结婚用婚车车队迎亲,场面大、声势大,那么古代迎亲是用什么呢?
唐人亲迎用车,宋以后用轿。按唐俗在亲迎过程中,当新娘所乘的花车行至途中时,市民百姓拥车戏乐,向新人讨要酒食,称“障车。唐朝安乐公主出嫁时,引起京城万人空巷,迎娶途中争相观看的盛况,以至于出现交通阻寒。后来有的迎亲者,为避免障车的骚扰,竟然偷偷中途弃车换马潜至男家。大约在北宋开始,男方迎接新娘,开始使用花轿。
司马光说,现今新妇有毡车乘坐,而世俗却更看重坐轿子,不愿乘车,其实迎亲乘车又有什么不好呢?当然有些人天生不能乘车,乘车即晕车呕吐,这样便以坐轿为俗了。《东京梦华录·娶妇》所言和司马光的说法大致相同,到了迎亲的日子,男方家里用车子或花轿迎新娘。到南宋以后,更普遍地用花轿迎接新娘。《梦梁录·嫁娶》说:到了迎亲的日子,男方便“带着花轿或棕轿,藤轿,前往女家,迎娶新人”。
新娘扮好婚妆便被促请上轿,可轿夫又不急着起轿,原来他们是在讨花红利市钱。宋人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样描写到:开封少女李翠莲出嫁那天,只听得门前鼓乐喧天,笙歌聒耳,娶亲的车马已来到门前,待到新娘上了轿,男方家的司仪念诗:“高卷珠帘挂玉钩,香车宝马到门头,花红利市多多赏,富贵荣华过百秋”。李家连忙赏利钱,拾轿的合五贯,先生(司仪)、媒人两贯半。领得赏钱,司仅一声“起一”,花轿款款而起,出得家门。起轿赏钱一般并不多,只是图个喜庆,吉利,故又叫花红利市。在迎亲的轿子回到男方家门口时,所请迎亲的人如乐师、歌妓、茶酒等人拦住花轿不让进门,求利市钱。乐师还要念《拦门诗》,多是些吉利之语,如:“仙娥缥渺下人寰,咫尺荣归洞府间。今日门阑多喜色,花箱利市不须悭。”新郎请人代念《答拦门诗》,欢乐而俏皮:“从来君子不怀金,此意追寻意转深。欲望诸亲聊阔略,毋烦介绍久劳心。”虽嘴里这么念,却总免不了给众人发一一个红包利市,图个吉利。众人得了钱,欢天喜地迎新娘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