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梦幻海北」
★
11月1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公布了“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拟命名一二三级文化馆”公示名单,青海省18家文化馆入选,门源县文化馆入选“国家三级馆”。
近年来,门源县文化馆扎实做好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艺创作、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培训及文艺演出工作,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育新人、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惠民政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指数。
★
供公共文化服务,做群众精神生活质量提升的“助推器”。
★一是全方位做好免费开放服务工作。
免费服务项目涉及非遗、文物、图书、群文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文艺演出、群众文化辅导、展览展示、纸媒和数字图书阅览、交流培训等。
★二是多层次开展送文化活动。
把优秀文艺作品送到一线,送到敬老院、军营、机关单位。
近年来,每年开展的文艺演出展演达余场次,受益群众达余万人次;为全县30多个机关单位、12个乡镇个行政村、7个社区、17所学校免费发放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丛书。
★三是针对性指导群众文化活动。
对52支业余群众文艺团队进行业务指导,既帮助他们提高表演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三年来,共开展指导培训余次,受益群众近人次。
★四是多角度展现我县优秀的文化成果。
坚持每年举办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大赛、群众才艺大赛、赛马等活动,为全县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近三年来,共组织开展相关活动10次,参与群众达余人次。
★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
深入全县各乡镇和单位,开展了文化惠民暖人心“四下乡”活动以及送图书活动,开展了4·23世界读书日“书香门源,红色教育永远跟党走”全民阅读、“爱上朗读”线上竞赛等活动。
★
弘扬社会正能量,做新风文明传播的“宣传队”。
门源县文化馆先后开展了“理论+文艺+扶贫”十九大精神宣传轻骑兵巡演、“清风门源”廉政文化宣传等文艺节目演出活动。精心编排了眉户戏《高额彩礼》、青海方言小品《攀比》等一大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通俗易懂、寓教于乐、蕴含深刻,接地气、暖人心的文艺原创作品。近年来,门源县文化馆开展宣传演出活动覆盖全县12个乡镇个行政村、7个社区,受益群众逾万人次,将社会正能量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
注重保护传承,做优秀文化繁荣的“播种机”。
重视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先后搜集梳理出物质文化遗产94项、非物质文化资源项,整理出版《门源回族宴席曲》《华热藏族婚俗》等图书、画册30余册,申报各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64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5名。对明长城、门源古城、华热藏族服饰、华热藏族婚礼等文化遗产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依托“两节文化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大力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近三年来,开展非遗“四进”活动近场次,非遗专场展演活动70余场次,举办眉户戏、宴席曲、刺绣、花儿等各类培训班50期,培训学员余人次。
经过不懈努力,门源县文化馆成为了全县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心、广大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心、全县文化艺术培训和指导中心,同时也是全县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并先后获得了CRK中俄韩国际文化艺术节国际交流金奖、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省级先进集体、全省原创舞蹈大赛群文组一等奖和全省“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组织优秀奖等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