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街道
“4号夫妇婚姻相处之道我很赞同,投他们!”
“18号周邦华老两口结婚63年,实力演绎白首不相离!”
“23号小两口拍的婚纱照真好看,我结婚也要这样拍!”近日,在渝北区王家街道各网格群、居民群里,最热门的讨论莫过该街道近日发起的“寻找婚姻幸福之道”主题投票活动。
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婚姻家庭文化,倡导文明家风,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婚俗新风尚,王家街道面向全街道的夫妻发出邀请,以玉峰山村婚俗馆为背景拍照、讲述婚姻幸福之道,并面向居民开展“寻找婚姻幸福之道”网络投票。
玉峰山村结婚63年的周邦华、田其芳夫妇。王家街道供图
参加活动的夫妻中,最年长的周邦华已经83岁,他和夫人田其芳已经结婚63年。去年七夕,村里还为他们拍摄了金婚合影,他们觉得婚姻的幸福之道是“相互体贴帮衬”,他们结婚没有大操大办,平平淡淡相守到如今。
玉峰山村村民罗玲去年结婚时和丈夫在玉峰山村婚俗馆拍婚纱照。王家街道供图
“比起普通的节日收礼、吃饭,这样的七夕活动让我们难忘终身!”参与本次活动的罗玲在一年前和丈夫喜结连理,当时,恰逢渝北区首个婚俗馆——玉峰山村婚俗馆正式对外开放,她便带着丈夫一起到这里来拍婚纱照。一年后,这里已经成了附近居民熟悉的网红打卡地,他们故地重游,并聆听到了不少长辈的婚姻故事,更对经营婚姻有了更多认识。
玉峰山村结婚64年的胡纯华、李世珍夫妇。王家街道供图
据介绍,本次活动是王家街道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一个小活动。近年来,该街道依托婚俗馆,组织了婚姻家庭讲师团和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开展婚姻专题讲座,帮助群众调解调适婚姻家庭问题;聘请了专业社工和法律工作者长期入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婚姻家庭服务,调解婚姻家庭矛盾,减少非理性离婚;推出“结婚誓言卡”,引导新人在婚俗馆写上结婚誓词,让新人们感受到婚姻家庭中的责任与担当。
正是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街道居民婚俗观念发生了转变。接下来,王家街道还将继续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在婚俗馆组织以文明节俭为主的集体婚礼,探索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新方式,帮助辖区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的婚姻价值观。
龙山街道
值传统“七夕”到来之际,龙山街道多个社区开展了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花园新村社区乞巧文化活动。王彦雪摄
8月13日,龙山街道花园新村社区组织居民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乞巧文化活动,鼓励居民亲手制作精美的花环送给最爱的人。
“现在赶个时髦,还过七夕节,哈哈,做花环也是第一次,顺便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希望老伴不嫌弃我做出来的这个哈哈。”来参加活动的辜远华叔叔说道。
活动中,随着大家的巧手翻飞,精心创作,一件件美丽的作品也逐步呈现。社区工作人员鼓励居民们,在七夕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用花束传递爱、表达爱,大声说出对家人、爱人七夕佳节的美好祝福,促进家庭之间爱意的表达。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
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
储七夕水等
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
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
美丽爱情传说
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
的传统节日
在当代更是产生了
“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