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患者多见,尤其中老年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腰椎及间盘蜕变,临床处理往往受影像学报告影响,常常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联系在一起,治疗效果不尽理想。近年来董福慧教授提出皮神经卡压这一病名,尤其“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综合征”给我们临床疼痛科大夫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造成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包括腓骨下端锐利的骨前嵴、小腿致密的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以及腓浅神经皮支的走行与分布。首先,在腓骨标本上观察到50%的腓骨下端存在较锐利的骨前嵴,并且63.3%的骨前嵴位于腓骨的下1/5。腓骨下端骨前嵴较高的出现率,是造成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的骨性结构基础。其次,在腓浅神经皮支的解剖观测中发现,33.3%标本中该皮支跨越骨前,16.7%遭受小腿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不同程度的卡压。这就提示:腓骨下端骨前嵴的存在及其小腿深筋膜和伸肌上支持带对腓浅神经皮支的卡压,可能是导致患者踝前和足背区疼痛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骨前嵴主要出现于腓骨下1/5,并且由小腿深筋膜增厚而成的伸肌上支持带也在此部位向外止于腓骨,故认为腓浅神经皮支穿出部位越低,遭受卡压的可能性越大,卡压的程度也越重。
腓骨下端骨前嵴的存在以及小腿致密的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对腓浅神经皮支的卡压,是导致腓浅神经皮支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当小腿外伤后,局部深筋膜挛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导致神经浅出处的通道狭窄,从而引起对神经的压迫。另外,当足跖屈、内翻时,腓浅神经皮支和小腿深筋膜被拉紧;而当足背伸、外翻时,神经和深筋膜均处于松弛状态。因此,踝关节的屈伸活动,容易使腓浅神经皮支在其穿出深筋膜处受到持续性牵拉和挤压。
慢性劳损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或胫腓骨骨折、骨筋膜室内出血等因素所致的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内高压使肌肉由腓浅神经出口(腓浅神经穿深筋賊处)疝出,形成肌疝从而造成对腓浅神经皮支的挤压。
本病的临床症状以小腿、踝前区及足背部的疼痛为主要特征,尤其是疼痛与久站或走远路有关。查体可发现小腿外侧下端有固定压痛点或Tinel征阳性,腓浅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足跖屈、内翻时疼痛加重。另外,X线检査和肌电图检杏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腰椎间盘可以引起下肢放射痛、牵涉痛,但临床下肢疼痛不一定都和腰椎及间盘蜕变构成因果关系,所以临床徒手诊断技能的训练是当今临床大夫非常重要的任务。董福慧教授提出“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理基础研究,开创了临床疼痛治疗医学的新篇章!
焦加立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