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初期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价彩礼低俗婚闹铺张浪费大足列入全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好治吗 https://m.39.net/pf/a_7143439.html

天价彩礼、低俗婚闹、铺张浪费等婚俗上的不正之风,长期饱受诟病。

4月9日,国家民政部发布消息,同意将15个单位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三年。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从名单中看到,重庆大足区名列其中,未来有望成为推进全国婚俗改革的鲜活样板之一。

目前,《大足区婚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出台,大足在实施婚俗改革上有啥新招?

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

特邀各界颁证员,设计有内涵的颁证词

大足成立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指挥部”,确定以棠香街道金星社区、宝顶镇香山社区、拾万镇长虹村为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渐在全区推广。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大足为此亮出了新招式。

在创新结婚颁证服务上,大足将以大融城婚事服务一条街——香霏街为基础,创设室内室外颁证基地,建立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等特邀颁证员颁证制度,并设计文化内涵丰富的颁证词,鼓励当事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使新人在庄重神圣的法律殿堂宣告合法婚姻缔结。

在引导婚俗礼仪新风尚上,将利用大融城香霏街、拾万镇长虹村五彩田园等基地,倡导和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现代婚礼。

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

规范仪式操办模式,统一最高消费限额

针对婚俗上的不正之风,比如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大足将建立长效机制注重“自管自治”,发挥“大多数”的作用。

具体来说,将指导村(居)委会在村(居)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据党和政府号召及有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修订村(居)规民约,充实依法结婚、婚事新办、文明节俭、抵制陋俗等移风易俗内容。

引导和鼓励村(居)委会依据村(居)规民约出台具体约束性措施,对婚事中的攀比、索要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进行治理。

大足还将指导村(居)委会建立健全基层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完善组织章程和各项制度,着力规范婚礼仪式和操办模式,统一最高消费限额,限制大操大办和盲目攀比。

党员干部触犯“红线”要问责

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大足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石朝勇表示,在这场婚俗改革中,还将注重“关键少数”,发挥“领头雁”的示范作用。大足区纪委监委出台《大足区关于规范党员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通过层层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头学习、宣传、遵守规矩,对触犯“红线”的党员干部进行问责。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郭发祥

天价彩礼

“三斤二两”:天价彩礼,不是爱情

彩礼,古时候又称定亲财礼、聘礼、聘财等,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现在在某些地域、某些家庭,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

关于彩礼有很多俗语:“三斤二两”是指百元大钞的重量,按照一百块钱1.16克来算的话,三斤二两那就是15万块钱;“一动不动”,一动指的是车子,不动指的是房子,如今结婚有车有房似乎已经成了标配;“万紫千红一片绿”就是一万张5块钱、一千张百元大钞,加起来也有15万之多。

中国农村的婚嫁彩礼一路攀升,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从最初的几万元飙涨至目前十几、甚至二十几万元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个别农民把嫁女作为改变贫困生活的手段,使一大批年轻人因彩礼问题而“婚不起”,前段时间触犯众怒的“彩礼贷”可谓精准抓住了“用户痛点”。

点评:作为中国民间已经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彩礼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从情理上讲,彩礼的多少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男方的经济实力相匹配。

低俗婚闹

“绑新郎搂伴娘”:不是热闹,是胡闹

婚闹本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图的是一个喜庆,烘托婚礼的气氛,比如人们常说起的闹洞房就是婚闹的形式之一,“闹一闹才喜庆”“结婚不闹不热闹”等闹婚习俗根深蒂固。

然而,这种行为早已超出传统风俗和开玩笑的底线,出格的庆祝方式,让本该温馨的婚礼演变成低俗的恶作剧,有的甚至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比如,新郎被关铁笼浇绿漆,新娘被喷一头一脸的面粉,新郎父亲被打造成“烧火佬”造型,甚至还有伴娘被趁机猥亵。更有新闻报道,在郑州街头,一名新郎官被人用吊车吊至空中“喷烟雾”、“打屁屁”,场面很是尴尬。

点评:结婚,按当地习俗适当热闹一下,适当地“为难”一下新人,可增加喜庆气氛,也无可厚非。但偏离文明轨道的婚闹披着习俗的外衣、打着祝福的幌子,其本质就是“恶俗”。婚闹民俗要遵循基本社会公德,不能偏离文明轨道。

铺张浪费

“讲排场比阔气”:别让婚宴,变“剩宴”

婚宴,作为一种典型的家庭消费,除了见证美满、传递祝福外,也是一种“人脉宴”。尤其在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跟风搞“大场面”的现象更为突出。一场婚宴结束,留下满桌剩菜剩饭,很多人对这样的婚宴浪费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各类喜宴上的餐饮浪费令人咋舌,剩菜剩饭一般会占到菜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让喜宴变成了“剩宴”。

空盘就是“亏面子”、“硬菜”好看不中吃、喜宴标准年年高、吃不完也不愿兜着走……讲排场、爱面子以及守旧俗是造成浪费严重的主要原因。殊不知,这种讲排场、铺张浪费的做法,加重了婚礼举办者的负担,与当前全社会倡导的节俭之风格格不入。

点评:婚礼不应该是互相炫富,更多应该体现对前来祝贺嘉宾的一种感谢;打造“剩宴”并不能代表自己有多体面,追求健康餐饮理念、理性生活方式才是最大的诚意。

综合央视、新华网、中国文明网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