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和婚礼,自古以来都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男女对于美好爱情的一种仪式,是对于“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真实写照。
而婚姻,也就意味着收获彼此更加长久的陪伴,风雨同舟,各自都参与到彼此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尽管生活在古代社会遭受过多的限制,但也没有妨碍到人们同样渴望和期待一个美满的婚姻。
古往今来,结婚一直都是人生当中头等的重要大事,而说到结婚,自然是少不了要涉及到迎亲上的婚俗文化了。
虽然,在中国古代的社会里,深受封建礼制的影响和毒害,婚姻大事就是奉承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由于门第和封建文化的影响,也不知有多少有情人终难以成眷属,但是对于古代的婚俗文化的影响和延用,那是深远并且意义非凡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的婚姻礼俗,形形色色的婚俗中更是无奇不有,古代的婚姻礼中便有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是为什么古代人会选择在晚上结婚?
下面,便从别具一格的黄昏迎亲方式中,细细道来专属于中国古代的婚俗文化。
古代黄昏迎亲的文化起源
其实,选择在黄昏举行结婚仪式的婚俗文化,不仅是影响着中国古代人们的婚姻,就连我们现在南方地区的很多地方的婚礼习俗都受此影响和洗礼,延用着晚上举行婚礼的结婚方式。
而古代黄昏迎亲的文化起源主要是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婚礼取自“昏礼”,二是在《白虎通义》中的对于“昏礼”的解释和寓意。
从婚礼的读音上设计好意头的同时加入了婚礼的时间上的考虑,所以婚礼就是意味着在黄昏之时举行的礼,这就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谐音梗”。
不同的是我们现在说谐音更多的是制造随意和洒脱的快乐,而在重视礼制和封建时代,这更像是重视任何一个合符文化习俗的行为。
此外,在很多的古装剧中也有类似的情节,他们举行婚姻仪式基本都是在晚上的时间,其实,翻找历史的记载也可以了解到,晚上举行婚礼的现象,从西周那时候便开始出现了。
其次,对于“昏礼”的寓意和由来就要从《白虎通义》的记载中寻找答案了,而这本书籍上有关于婚礼的阐述实则是儒家文学的观点体现。
事实上,古代的婚俗习惯正式确立的时间是秦朝时期,只是到了汉朝的时候才全面的盛行,严格来说晚上举行婚礼的习俗是华夏民族延承下来几千年的婚礼文化了。
“黄昏之礼”的婚俗源自“抢婚”
(1)抢婚的由来
抢婚的历史渊源,可以回到最原始的社会里,那时候的人们随意而直接,没有太多的语言沟通和特别的限制,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微乎其微,一般都是男性们相中了哪个女性便会直接将她占为己有,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这样看来,有些人认为抢婚就是洞房也是无可厚非的,原始人生活在山洞里,随着将抢回来的女子直接带回自己的山洞的行为频繁发生,直到逐渐的变成一种历史上的生活习俗,也就是人们称呼的“洞房”了。
因此,黄昏结婚的来源,可以说是从抢婚到洞房一步步地演变而来的。那么,抢婚和晚上结婚“黄昏之礼”有什么玄机呢?这就要从史上夜晚抢婚的现象习俗说起了。
(2)夜晚抢婚和夜晚结婚
古代的抢婚多数都是发生在夜晚的时候,其实原因我们都不难推敲,抢本来就是一件不大光彩的事,于是抢婚都会选择在乌漆嘛黑的晚上,相应的掩盖他们的不当行为,而且还从降低行事风险的角度考虑了。
而夜晚结婚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动乱常起,光天化日之下抢夺良家妇女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了。就是这样,经过两者的影响和发展,夜晚抢婚和夜晚结婚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婚俗习惯,夜晚是时间点是历史的一种延续和文化的象征。
结语
从古至今,古代的传统习俗经过了历史的沉积和发展,对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就像晚上结婚这件事,如今在很多地方一直都有延用。
但不管怎么样,结婚这件事只要新人彼此喜欢,在没有违背有着重要意义的婚俗前提下,都是可以自由决定的。